無論上海物流公司自建冷鏈物流還是與第三方物流合作,生鮮電商的發展已經和冷鏈物流發展息息相關。眾所周知,冷鏈物流是生鮮電商的核心競爭力早已成為業界共識。這就使進軍生鮮電商的上海物流公司巨頭和本就專注于生鮮的垂直電商,都對自己的冷鏈物流布局趨之若鶩。1號店、天貓、京東、順豐優選紛紛在2013年左右上線生鮮頻道,采取全程或半程冷鏈配送。 冷鏈物流對于上海貨運公司來說并非新鮮事物,一直以來,農產品、加工食品和特殊商品的運輸都離不開冷鏈物流。簡單說來,冷鏈物流指冷藏冷凍類食品在生產、貯藏運輸、銷售,到消費前的各個環節中始終處于規定的低溫環境下,以保證食品質量的一項系統工程。而全程冷鏈的意思是指從倉庫到分揀基地、最終配送到消費者全程溫控,或不入庫,由原產地直接溫控發貨,一般在自建冷鏈物流中使用。優勢在于商品的新鮮程度和物流配送速度的保證上。 半程冷鏈依托于城市間干線冷鏈運輸,以城市冷庫為節點,配合最后一公里的落地完成宅配,一般為原有的B2B冷鏈業務延伸至B2C業務型。優勢在于能夠快速復制,劣勢在于輾轉幾家物流承運商,極易影響產品、服務品質。從而要求更高的生鮮電商倒逼難度更大的冷鏈物流發展。要求高、投入大、維護難,冷鏈配送一直被國際物流行業稱為該領域的“珠穆朗瑪峰”.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主要存在以下三個方面的難題: 第一,成本居高不下。目前,生鮮冷鏈物流成本比普通商品高出1-2倍,冷鏈成本占銷售額25%-40%.成本的降低寄希望于規?;?,若規?;尚偷脑?,未來冷鏈成本的下降會直接帶來售價的下降。 第二,質量控制難。目前國內生鮮電商采取的冷鏈配送主要有兩種,用制冷設備運送,如冷藏車;用保溫設備運送,如保溫箱。前者存在冷氣易散失、容易脫冷等弊端,后者則存在保存時間短、強度差等。 第三,行業標準缺失。生鮮商品本生非標準化產品,對溫度、儲存要求不一,行業沒有形成標準,執行存在困難。使用全程冷鏈物流的企業則是為了樹立自己的品牌而自定標準來運作,冷鏈的質量無法得到統一保證,具有可執行性的行業標準亟待出臺。 相反,正因為上海貨運公司冷鏈物流發展的困難重重,以至各大電商也在絞盡腦汁地不斷完善生鮮冷鏈“最后一公里的”問題。 |